集团动态
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 城市更新的建设者
编者按:《临港快讯》开设了《图片故事》专栏。本专栏以图片为主,附有拍摄图片的故事,类似图片新闻,却又不是新闻,是讲述图片里的故事。既有历史图片,也有现拍图片。
本期《图片故事》特意刊发了一组关于介绍上海早期港口雏形“华亭港”的图片故事。追寻上海由华亭港至青龙港、上海港、洋山深水港,承前启后的每一个港口,都承载着远行梦想。
上海早期港口雏形:古老华亭港
若问古代上海地区第一个通商港口在哪里,人们大凡会不约而同地指向今为青浦区白鹤镇、旧为青浦镇的青龙镇港。然而,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港口被人淡忘,它就是形成于隋开皇年间(581-600),位于吴淞江支流顾会浦旁的华亭港。
华亭县
华亭港是唐建华亭县前就有的一个内港。之所以名为华亭港,大抵有以下原因:一是三国东吴陆逊第一次封华亭侯是以华亭谷为乡邑封地,华亭也因此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二是至隋唐时期,汇集众多支流的吴淞江,入海口江面极为浩瀚,时称“华亭海”。
此外,隋朝存世虽然只有37年(581-618),但南北大运河的成功开凿,使华亭地区的谷物和散盐得以便捷运出。据明代《松江府志》记,青龙镇建于唐天宝五载(746)。相传,孙权曾造青龙舰于此,故得青龙江和青龙镇之名。但青龙港作为贸易港口的记录出现在唐代。所以,上海地区最早的贸易港口城镇当推青龙镇,而最早的通商港口为华亭港。
青龙港旧址
上海镇是继青龙镇之后又一欣欣向荣的港口城镇。当时,中国有七大市舶司,其中一处设立于华亭县上海镇。元建都于北方,南粮北运,陆路运输消耗太大,运河漕运又经常发生堵塞,海漕运输应运而生。故于至元十八年(1281)设立了总管海运粮赋的都漕运万户府,上海港成为海运漕粮的重要基地。当时,除国内南北商贾外,日本、朝鲜、南洋、阿拉伯等地商人也经常前来贸易。至清代康熙开海通商后,上海港发展成为江南第一大港,奠定了近现代上海城市雏形。
从华亭港出发,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当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正以东方大港的昂首雄姿向世界强港进发。据悉,洋山港四期工程建成后,成为托举中国梦的一颗海上璀璨明珠。追寻由华亭港至青龙港、上海港、洋山深水港,承前启后的每一个港口,都承载着远行梦想,是出发后的到达,又是到达后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