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 城市更新的建设者
遇见AI,预见未来。人工智能是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重要驱动力。临港新片区凭借前沿产业集聚、政策制度创新和应用场景开放等优势,已集聚一批自动驾驶、智能终端、AI芯片、数据服务等人工智能企业。
本期“企业看滴水湖AI创新港”邀请了鸿钧微电子公司CEO沈荣和延电科技股份总经理代凤朕。听闻滴水湖AI创新港即将启动,他们围绕高性能通用处理器、智能座舱等内容,谈谈他们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7月18日,随着三辆智能重卡驶上东海大桥专用车道,东海大桥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管理措施开始实施。与此同时,上汽友道智途5G+L4智能重卡东海大桥队列跟驰“减员化”运营测试正式启动。
这是国内首次在开放道路上开展的“减员化”测试,也是自动驾驶商业化探索实质性“无人化”运营的里程碑式节点。友道智途CEO王瑞说,将在东海大桥逐步走向全场景无人化,“五辆车的编组,本来要10个安全员,前几年我们减到了5个安全员,到年底我们会减到两个。”
在AI领域专业人士看来,自动驾驶系统在解决底层架构和大部分技术问题后,就从科学领域进入了工程学领域。通过机器学习不断地测试、训练、迭代、更新智能算法,直到所有未被预先考量的边缘场景全都涌现,才能攻坚最关键的“最后5%”长尾问题。
因此,洋山港和东海大桥成为自动驾驶企业天然的“摇篮”。四期港口、三十多公里长的大桥,涵盖了巡库、过闸机、变道、上下匝道……王瑞认为,临港新片区的场景最丰富、最复杂,在这里进行路测,能使算法高效优化。
东海大桥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管理措施落地后,测试能效还能再迈上一个台阶。“这些年自动驾驶商业化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不允许做收费的商业化运营、不允许‘拿’掉安全员……”王瑞说,“一来,这会限制自动驾驶技术上更进一步。二来,作为一家商业化的企业,商业化价值不明显,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在临港新片区,政策限制接连突破。友道智途不仅能提供收费运力服务,还能逐步省下司机(安全员)的成本——在运输行业,人力成本占了大头。三年来,友道智途的测试里程已达到280万公里。2021年,他们在东海大桥上转运了4.08万个标准集装箱。今年,这个数字翻个倍可能还不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社会智能化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智能化的基础是算力(即大型智能IC),要保障并提升大型智能IC的性能,就要有一整套强大而完善的供电解决方案。因此,电源早不再局限于配合客户实现功能,已然成为了提升客户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通过半导体封装技术生产高密度封装集成电源模组,可用于广泛场景的模块化产品、AI加速卡供电解决方案 。这是当下业界正在久久为功的技术路径,也是“各路兵家必争之地”。对这一方面的钻研,曾剑鸿和团队成员可谓是“轻车熟路”。早在17年前,他们所任职的前公司已把开关电源系统性能做到业界顶尖,当时,就已开始进行半导体封装技术革新开关电源的尝试。
“目前的行业趋势和切入时机非常好,这是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既然出来创业了,我们就要把这个风口抓牢。”在曾剑鸿看来,封装集成作为高端技术,目前全球较为成熟的公司非常少,他们的创业团队存在先天优势。
同时,电源作为AI领域里基础性的存在,技术革新必然会涉及到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重新整合。这也意味着,在一个生态越完整的环境里生根,技术产品研发成功后,就越容易推广。
作为创始人之一,曾剑鸿心里很清楚初创团队的优点和痛点。团队成员的从业背景偏技术,这让他在给新公司选址时,也格外关注地方主管部门的措施和态度。
在曾剑鸿看来,临港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是一群有理想有激情的人。“他们会非常主动关心企业需要什么。当我们咨询政策时,从不会因为是初创公司而忽视,政府和园区的工作人员甚至放弃休息时间,详尽答疑。”
在这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上,曾剑鸿看到了与创业者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临港,政府是和企业一起创业,一起创造更好的未来”。
“选择临港就是选择未来”
这几天,曾剑鸿的行业同仁的朋友圈里,热议“滴水湖AI创新港”即将启动的好消息。
这让他对临港即将发生的变化感到期待,同时也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很振奋,发展人工智能,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曾剑鸿看来,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新片区从愿景层面向执行层面落实。
“由于人工智能行业的特殊性,选择了这一行业的创业者注定要抢占高端市场。” 曾剑鸿认为,临港选择发展人工智能,就是瞄准了高端市场,将培育高级的需求,打造高阶的产业体系,帮助企业更高质量地发展。
“一辈子能在一条道上持续做精、做成,是件很幸福的事。我在电源模组领域已经干了二十多年,新片区是新起点,未来还想在AI产业继续发光发热。选择临港,就是选择未来。” 曾剑鸿感慨。
来源:上海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