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此次是对3.5平方公里城市区域的开发,包括60多公顷站城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区域内包括地区级的文化、体育、医疗设施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书院站点枢纽地区位于临港大道和Y4交汇处,沪通铁路、轨交16号线、市区线、局域线均交汇于此,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能服务周边,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作为专家评审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解释评审考虑因素时就强调:“要把市域线跟16号线的联系做好,使得它跟上海中心城区的联系更便捷,同时也要服务于整个书院镇。”
同时,该片区域位于新片区北侧新兴产业片区核心区域,书院镇周边有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世界级产业集聚区域。
港城集团规划战略部总经理宋从伟介绍,从城市设计和产城融合的策略上,也将侧重于从这个角度提供上下游产业合适的居住空间和公共设施配套。
“此外,书院地区和临港新片区其他区域来相比来说,城乡融合的条件更加优良,在城市设计的边界紧邻美丽乡村建设区域,所以从设计手法上也会强调对这个区域进行城乡融合的探索。这里还体现了江南水乡区域的空间格局,所以在后续的设计中也会把城市建设区域蓝绿融合蓝绿共存的模式,包括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的手法,融合到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宋从伟介绍。
据悉,该项目有望作为站城一体化的首发项目推出。“这次方案征集之后,优胜方会结合其他城市设计的亮点进行方案整合,工作大概在半年左右,后续将会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控规编制稳定之后,马上就可以启动首发项目的整体开发,整个周期应该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随后进行建筑项目的开发等。”
据悉,该项目于今年4月2日举办启动会,5月31日完成中期成果汇报,历时3个多月完成。
本次方案征集的目的是落实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新兴产业片区单元规划要求,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支撑,为实施综合开发做好技术准备,提升区域显示度和发展信心。
来看看来自德国ppas与中铁上海院、日本日建设计与上海DC国际、美国AECOM与上海建筑院、中国香港凯达环球与上规公司四家享有国内外声誉的设计联合体团队的设计成果。
塑造生态先导的蓝绿架构,体验优先的区域联通,低碳宜人的出行体验,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将自然、人文、体验、技术与本土的智慧相互交织,以创新成就未来,成就人民、产业与城市融汇发展的全新可能,演绎云中绿里的未来高新小城。
核心区以TOD 5.0概念围绕站点枢纽打造立体复合的城市核心,与农业商业、生态旅游、文化、休闲、购物、居住等多层次无缝融合,使其作为引擎向其辐射范围内的城市区域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凝聚整个城市片区。
以书院枢纽地区为新试点,最大程度掌握轨交优势与环境特色,以精细化产业定位与高效益开发运营,提出一个能够激发绿色经济动能的城乡融合、产城相依、蓝绿共存的创新社区发展示范。以“产城服务枢纽·绿创生活家园”为愿景,集结科技+城市服务,打造一处焕新临港形象与实力的品牌社区。
以“创链芯岛·悬浮森林”为总体目标,探索城市、田园、科技、人才的多元复合关系,将规划区打造为枢纽引领、活力聚合的科创前哨站,城野对话、蓝绿融合的城乡链接体,产城无界、包容复合的人才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