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 城市更新的建设者
金鸿翔(1895~1958年)原名金毛囝,浦东孙桥镇人,上海鸿翔时装公司创始人,浦东同乡会理事。因家贫,少年去哈尔滨学裁缝。回上海后,到龚悦兴裁缝店,当“拎包裹”裁缝(上海的富裕人家,到裁缝店定做服装,做好后都是由店送货上门。这种专司送货的人,行业内称作“拎包裹”裁缝)。
时间一长,金毛囝接触客人多了,人也熟了。有的客户向他提出要做带有欧美风格、显出女性曲线的旗袍。后来,他又多次遇到客户提出类似的要求。这些信息,使他预感到老式旗袍已不受时髦女性的喜欢,带有欧美风格、显现出女性曲线的新旗袍必将在时髦女性中流行,于是他萌发了自主创业的思想。从此,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研究西式女装的特色上。有点头绪后,金毛囝租静安寺路683号(即南京西路鸿翔公司现址)开了家服装店,用借来的600银元作周转资金。
商店开张,总得有个口彩好、又叫得响的店名。金毛囝向一位友人请教,这位友人想了一想说:“开张大吉,鸿运当头,取名鸿翔如何?”金毛囝连连拍手叫好,鸿翔店名,一直沿用至今。
辛亥革命后,虽说装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但守旧势力仍很顽强,尤其是对款式革新的旗袍,大胆尝试的女性并不多,所以当时鸿翔的生意很是平淡。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沪上有位名门闺秀方小姐,即将嫁给上海汇丰银行一位高级职员的公子。她平时喜欢穿体现出女性曲线的西式服装,也不怕人们的流言蜚语。这次她要定制新式旗袍作结婚礼服和嫁妆服,曾走过几家时装店,时装店都因没有做过而婉言谢绝。后方小姐来到鸿翔店,受到金毛囝热情接待。根据方小姐提出的款式,商定鸿翔先为她做一件婚礼旗袍,如果方小姐满意,再做春夏秋冬各款。婚礼旗袍制成,方小姐一试穿,感到十分满意。接着,定制了其他各式旗袍,装了满满一箱。婚礼之日,新娘穿着新式旗袍,潇洒飘逸,曲线分明,显得婀娜多姿,使赴宴的女眷们十分“眼红”。有些女眷好奇心强,居然在新房中要求新娘打开陪嫁箱,一睹为快。唷!全是色彩绚丽、款式新颖的旗袍,看得大家眼花缭乱,羡慕不止。有人询问:“啥地方做的?”答曰:“鸿翔!”方小姐在婚礼上着新装,成为一次义务的时装表演。自此鸿翔名声广为传播,生意兴隆。金毛囝就把原有三开间门面扩展为六开间,店号也由鸿翔时装商店改为鸿翔时装公司。日子长了,许多老客户见了他,不叫他毛囝,直呼他为鸿翔。金毛囝就顺势推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金鸿翔。
金鸿翔为了把生意做大,又在南京路开了分店,总店和分店各有员工200多名。还高薪聘请了洋人设计师和同行中的设计高手,设计出西方最新流行的女性时装。就这样,鸿翔店堂里陈列的服装,一年四季都有新的款式。当许多同行模仿鸿翔服式,推向市场时,鸿翔又已翻了新的式样。
宋庆龄十分赞赏鸿翔的创新精神,它开创了女服革新之先河,符合妇女要求解放的新潮流。宋庆龄曾多次到鸿翔定制服装,并为鸿翔题词:“推陈出新,妙手天成,琴货精华,经济干城。”教育界前辈蔡元培的亲属也曾多次在鸿翔做过服装,蔡元培亲题了“国货津梁”的横匾相赠鸿翔。
金鸿翔并不满足于鸿翔在上海做出了品牌,他还要使外国人也知道鸿翔。他从报纸上看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将要登基的消息,立即赶制了一套中式晚礼服相赠,女王十分欣赏,并亲笔签名寄来谢帖。金鸿翔把谢帖装入精美的镜框,挂在店堂里,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纷至沓来,争看女王的谢帖。看后都伸出大拇指,称赞“中国鸿翔了不起!”
1931年,金鸿翔在金门饭店巧遇参加当时世界博览会筹备工作的熟人缪凯伯,缪对他说:“博览会上,各国都有服装送展,惟独中国没有。”金鸿翔感到这又是打响鸿翔牌子好机会,于是调集技术最好的师傅,精心制作了6种款式新颖的旗袍,请缪凯伯邮寄芝加哥世博会展出,结果获得银质奖。
1933年,上海《明星日报》举办电影皇后竞选活动,影星胡蝶当选。随后由报界为“影后”举行盛大的加冕典礼,典礼由市商会会长王晓籁主持,把“皇冠”戴到“影后”头上。“影后”的礼服和皇冠是鸿翔免费制作并赠送的。但金鸿翔事先讲明礼服和皇冠一式二套,一套相赠,另一套由他陈列在公司橱窗里作广告。那晶莹华丽的礼服和庄严精美的皇冠,在灯光辉映下,显得无比灿烂,吸引了众多上海人的目光。接着鸿翔又邀请胡蝶身穿一套鸿翔公司制作、绣有百只彩蝶的礼服在百乐门舞厅表演,再一次形成了轰动效应。鸿翔还成立了鸿翔公司女子时装表演队,在店堂里和相关场合举行时装表演,鸿翔实为沪上时装模特表演先行者之一。
在20世纪30~40年代,浦东同乡会共举办了集团婚礼23次,高桥农村改进会也经常举行集团婚礼,所用婚纱礼服,均由鸿翔公司免费提供。
服装制作,自古以来都铺在台板上平面裁剪,可鸿翔公司有的技师却有立体裁剪(又称“飞剪刀”贴身裁剪)的特技。在店堂里,技师把整块衣料紧贴在顾客或模特儿身上,按身体曲线,用大头针别出体型,手持剪刀,嚓嚓几下,就裁出衣样,一次成型,令人叹为观止。这种裁剪方法,成衣后曲线准确,体贴优美,不皱不吊,穿着舒适。
鸿翔技师还有一项特技,擅长剪裁缝制特殊体型的服装,以弥补顾客的某些生理缺陷,可使塌肩的、曲背的、挺胸的,所穿的衣服,外观几乎如常人,使胖人看上去不臃肿,痩人似乎丰满些,矮个子视觉高一些,顾客无不称心满意。
金鸿翔一贯热情待客,成为大老板后更是谦虚谨慎,经常告诫职工要视顾客为衣食父母。他规定店堂接待人员要西装笔挺,端正大方;练习生穿学生装,整洁得体。还特设招待员,客人坐定,立即送茶;遇有男宾,还要敬烟,随即送上样本,以供选择。营业员要能为顾客当好参谋,还要能用英语接待顾客,会开英文发票。金鸿翔为此曾动员全体营业员到业余学校学英文,学杂费全部由公司负担。
二楼的更衣室,玲珑整洁。试样间富丽堂皇,前后装有落地大玻璃镜,很有舞台气派;试穿新衣,前后左右看得一清二楚,对质量放心称心。特别是新娘来试新装,全家陪同,亲眷朋友赞美几句,喜气洋洋。
1933年,为建造浦东大厦募集基金时,金鸿翔带头捐款,还发动浦东籍同业共同捐款万元以上。1936年,大厦建成,同乡会特将一堂题额为“轩辕堂一一金鸿翔君执西服业牛耳,偕同业募巨金成此,以永纪念”。金鸿翔的像还被悬挂在同乡会会所。轩辕即是黄帝,是服装成衣业的祖师神,以“轩辕”作堂名,可见金鸿翔在上海成衣业的地位。
(摘自《百年浦东同乡会》,作者:吴 昊)